一、建设标志性农贸商业综合体和现代智能菜市场
标志性的农贸市场菜市场更能体现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,反映一个城市的形态和居民的生活面貌。鼓励新商业市场发展,重点打造优质特色农贸市场,努力融入时尚、文化、创意、特色、品牌、旅游、休闲、购物、餐饮、创新商业形式,使农贸市场从传统农产品购物场所到现代消费服务平台,提高商业服务能力和食品安全环境,使农贸市场成为城市窗口、文化窗口。
二、加强生鲜供应链
在农贸市场行业建立独家生鲜供应链,彻底开放物流、资金流和信息流。在农贸商业综合体中设立农民合作社、自主生产、自主销售、廉价自营区,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对接,真正解决农民蔬菜销售困难和市民蔬菜购买困难;大力发展农贸市场和产业链信息化转型,实施农副产品流通全链、可视化管理。
三、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和意识
复合农贸市场可加强顶层设计,确保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、施工、验收、使用;湿垃圾当地处理设施可按标准同步配置,果蔬皮当地处理,清洁蔬菜上市,农贸市场可降解塑料购物袋,购物塑料袋可重复使用。并通过培训、自等方式,确保市内商户实行垃圾分类,实现行业自治,降低相关政府机关执法难度。农贸市场经营产生的各种污水、冲洗水必须进入污水系统,同时进行雨污分离。同时,可带面,以线促网,形成全市垃圾分类氛围。以基本商户为点,辐射相关产品垃圾分类知识;以市场垃圾设施为线,培养小型家庭垃圾和户外垃圾分类能力和意识;以丰富的市场服务为面,使人们尽可能消化市场垃圾,减少家庭垃圾产量。
四、重视食品安全追溯问题
与传统市场的肉类的传统市场不同,农贸商业综合体利用自身整合优势,寻求稳定可靠的上游供应商,积极引进中央厨房模式,配备农药残留检测室,加强食品抽样检查市场销售,实现从销售到餐桌、育种、加工、销售各环节可追溯、验证,确保食品安全。
五、促进农贸电商O2O发展,解决菜源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
实现线上线下全面智能互动。开辟线上线下业务渠道。积极发展在线交易和物流配送,以新鲜、快捷、方便、安全为主要目标,结合电力和配送平台,建立直销、在线订购、连锁配送模式、线下交易在线购物中心、在线购物中心流量,满足新时代消费者不同场景的购物需求,同时帮助商家实现多渠道管理,形成智慧农贸商业综合体。同时,原则上农贸市场500米内不得设立临时交易点;农贸市场200米内不建议设立水产品、肉类、蔬菜、豆制品、熟食等类似商品的经营单位。
六、形成现代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
针对当前农贸市场管理过程中分散、随机、无标准的痛点,重点建设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经营模式,确保市场卫生环境,提高水、电、道路等公共设施能力和消防安全设施建设,重点建设传统农贸资本流动和物流,解决传统农贸市场独立经营、消费者粘性弱的问题。
七、农贸市场智能化升级,加强监管
农贸综合体可以通过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创新应用,改变国内传统农贸市场的管理模式,以智能化、数字化、技术化、标准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贸市场,以市场交易系统、智能管理系统、智能食品安全平台(检测、溯源、跟踪)、智能物流、O2O电商平台等系统平台及配套硬件产品供应,打造国内现代智能农贸市场标杆。在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基础上,连接政府大数据平台,实现多元化的服务功能、智能化、标准化的管理和运营,解决政府监管问题,帮助建设新的智慧城市。